相和歌辞·安乐宫
李贺〔唐代〕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未盥邵陵瓜,瓶中弄长翠。
新城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倌提壶使。
绿繁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是谁将深井边梧桐树上桐的乌鸦惊起?是庄稼汉子在汲水。
这里曾是东陵侯洗手之地,井水盛在高贵的瓶子里,六宫粉黛的纤手,叫它泛出涟漪。
那时候,安乐宫刚刚建起;飞翘的殿角像凤凰展翅。
阵阵的击节声从涂蜡的拍板上发出伴随歌声,终日不歇;觥筹交错,忙坏了提壶的内侍。
如今却只能看见蜿蜒的溪流边长满了青蒿,秋天茱萸坠落在地。
注释
安乐宫:三国时期,吴国所筑官殿,在武昌。
桐乌:落在梧桐树的乌鸦。
尚复:尚且又。
牵:牵扯。牵引。
盥:浇水洗手,泛指洗。
邵陵:晋避司
简析
《相和歌辞·安乐宫》是一首五言歌行。这首诗先写目见周边环境和日常生活,接着转换场景至宏伟壮观的安乐宫,用凤凰翅比喻宫殿的华美与壮丽,还描绘了那时宫中歌舞升平、酒宴欢乐的场景;最后回到眼前,写出一派荒凉之景。这首诗历史上的安乐宫与眼前所见的安乐宫,寓有无尽的今昔之慨。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253篇诗文 665条名句
端午日
殷尧藩〔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溪居
柳宗元〔唐代〕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累 一作:束)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霜月
李商隐〔唐代〕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