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七首·其六

曹植 曹植〔两汉〕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宫门的望楼凌空百余尺,我临窗凭轩放眼四顾,
目之所及,皆是千里平原。
有雄心壮志的人多悲壮之心,小人只求苟且偷闲。
国家仇恨尚未根绝,为此我甘心命丧黄泉。
按剑而起遥望西南,我愿意从军征伐吴国。
琴弦急促声调悲切,请君听取我这番慷慨之言!

注释
观:即是阙,宫门的望楼。
御:凭。
烈士: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偷:苟且。
亮:诚然。
丧元:丢掉脑袋。
拊剑:按剑。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愿意从军讨蜀。
赴太山:“太山”即“泰山”。指欲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是曹植《杂诗七首》中的第六首。其主要抒发了赴难殉国的壮志以及壮志不遂的愤慨之情。

  这首诗通篇造语悲壮雄浑,结构严整紧凑,句无闲字,篇无闲笔,它体现了曹植后期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此诗共十二句,一韵到底,每四句为一小节。第一小节写登高远眺,统摄全诗;第二小节以“烈士”与“小人”对比,借以明志;第三小节比第二小节更深入一层,直言自己以身许国的打算。但第三小节的前两句乃承第一小节的登高远眺而言,后两句则承第二小节的“国仇”二句而言,带有总结全诗的意思。篇幅虽短,却波澜迭起,气象万千。在曹植诗中,诚为异军突起的佳作。

  “飞观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杂诗七首·其六》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远眺,统摄全诗;中间四句以“烈士”与“小人”对比,借以明志;末四句直言自己以身许国的打算。整首诗情感基调悲怆,诗中主要抒发了赴难殉国的壮志以及壮志不遂的愤慨之情,是一篇悲愤交加的慷慨陈辞。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79篇诗文  71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歌

佚名 佚名〔两汉〕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橘柚垂华实

佚名 佚名〔两汉〕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杯弓蛇影

风俗通义〔两汉〕

  予之祖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

  后郴因事之至宣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支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